一冊在手,商標流程看得見!–中國《商標審查審理指南》上篇懶人包
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21年1月1日施行《商標審查審理指南》,其上篇涉及各類商標審查業務,本文精簡說明各章要點,祈助申請人初步瞭解中國商標審查流程之梗概。
市場上實際使用商標時,基於廣告行銷需要,有時會將商標換顏色、改變圖案位置,甚至加註其他文字圖樣,這樣做是可以的嗎?會有什麼樣的風險?本文整理實務案例,帶你了解法院在面對商標使用同一性問題時如何判斷。
中國連鎖川味火鍋店「海底撈」提告湖南「河底撈」侵害商標權,2020年8月遭法院判決敗訴,隨即提出263筆商標新案申請。所申請的商標名稱圍繞著「底撈」讀音像是「海抵撈」、「海底佬」、「池底撈」、「渠底撈」、「上海底撈」、「北海底撈」、「江南海底撈」「深海底撈」,並擴及字形、觀念變化的「海底撿」、「三每底手勞」、「海DI撈」、「新派海底撈」、「嘿底撈」等變化,任何近似可能性一律不放過。
2020年3月底,全球最大社群媒體Facebook在中國的商標註冊案再次遭遇打擊,Facebook兩筆註冊於第42類的商標,遭 CNIPA(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/ China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)宣告無效。近年來,商標搶註行為在各國登記實務上愈見猖獗,對較晚進入市場或進行商標布局的權利人而言不勝其擾。若以台灣《商標法》看本件爭議案,我國《商標法》第30條第1項第11、12款分別規定著名商標保護及搶註行為之防止條款,針對Facebook案上述兩個爭點,於臺灣法規適用上可能有不同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