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治理新趨勢:
智慧財產權管理的制度化與常規化

image_print

文/翁林瑋  律師  /  2020.10.07 

近年來,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糾紛屢屢登上新聞版面,以德國戴姆勒(Daimler AG)控告臺灣車燈製造大廠帝寶工業(DEPO) 的專利侵權案(註1)為例,帝寶的敗訴不僅影響公司投資人權益,其專業經理人之商業判斷是否合法合規,亦可能是下一步檢討的對象。該案結果牽涉每年產值超過新台幣 2000多億的臺灣汽車售後維修服務業、2500家售後維修(Aftermarket,AM)廠和無數員工生計。

隨著各產業追求技術轉型升級,智慧財產管理對於企業愈顯重要,追求技術創新、積極商業布局的同時,如何避免侵權或遭他人侵權更是重要課題。


現行智慧財產管理相關的規定有哪些?

一、智慧財產權應納入資產計算

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之《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》第3條第4款規定,公開發行公司應將專利權、著作權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納入資產計算,並依同準則第6條,訂定取得及處分的相關管理程序。

二、納入資產後亦應適用所得稅法、商業會計法等稅務法規

智慧財產權屬於公司資產,故各項權利應依《所得稅法》第60條規定進行資產估價,並適用《商業會計法》第50條等規定認列資產。

三、智權管理應納入內部控管與法令遵循

依據《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》第6條及第13條,智慧財產權應納入公司內部控制制度,進行相關之風險評估及控制作業,並據以擬定相關之年度稽核計畫。

我國金融監管與財政機關為了提升上市上櫃公司治理水平,亦陸續頒布相關規定與準則,可以作為企業智權管理的重要參考。Image by publicdomainq.net
四、證券承銷商應將企業智權管理列入影響承銷之因素

證券承銷商承銷有價證券,或於股票初次申請上市、上櫃時,應依《證券承銷商辦理股票初次申請上市案之評估查核程序》,洽請律師出具有企業無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意見,據以評估該企業營運狀況。

五、建議上市上櫃公司訂定智慧財產權侵害之防範方案

參照《上市上櫃公司誠信經營守則》,建議訂定侵害智慧財產權相關防範措施,並定期檢討妥適性與有效性。

六、建議設置智慧財產處理專責單位

參照《「○○股份有限公司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」參考範例》,建議設置專責單位,並要求公司人員遵守智財作業規定。

違反上述規定有什麼罰則?

企業違反《所得稅法》及《商業會計法》,未依規定對智慧財產權進行資產估價或有不實情事時,稅捐稽徵機關得依商業會計法第76條,處代表商業負責人、經理人、主辦及經辦會計人員罰鍰。

如未依《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》及《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》進行相關管理督促程序,金管會得依    《證券交易法》第171條至第180-1條等規定命公司限期改善,並視具體違規情節處罰或移司法檢調單位偵辦。如另涉及董事未依法令執行業務、處分資產,致公司受有損害,則依《公司法》第193條,由董事對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。

至於《證券承銷商辦理股票初次申請上市案之評估查核程序》、《上市上櫃公司誠信經營守則》及《「○○股份有限公司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』參考範例》,目前並無強制力,然而不排除未來納入法規的可能,建議上市櫃公司之管理階層仍應依各該規定辦理。

落實智權管理之優勢

智慧財產權帶來的利益龐大,在 IP 時代,良好的專利、商標布局策略、以及健全的智權管理與維權機制,乃是產業接軌國際、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強效武器。尤其臺灣身處美中貿易風暴及角力核心,企業唯有站穩腳步,掌握並提升技術控管能力方為上策。

為提升企業對智權管理的重視,金管會於2018年發布《新版公司治理藍圖 (2018~2020)》,計畫逐步增加公司治理評鑑指標。經濟部工業局亦於2019年 參考臺灣智慧財產管理系統(TIPS),將智權管理規範與相關董事會義務,連結納入《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》,例如要求於公司網站或年報揭露智權管理計畫及執行情形,報告董事會等;同時與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合作,於「公司治理評鑑系統」增設智財指標,如企業提交之管理計畫符合要件並確實執行,將有利公司於評鑑中取得較好成績,同時增強市場投資人信心,一舉數得

智權管理的超前部署

回到本文一開始引述的戴姆勒及帝寶案件,不難看出專利策略與市場環境、公司治理的重要關聯。當原廠開始透過專利布局積極維權,AM廠或相關企業如何洞燭先機,因應市場變化確保自身掌握的技術優勢,需要專業人員協助量身規劃。然而專利師、律師等專業人員養成不易,企業除自行聘任智權管理師外,大多會再與大型專利商標事務所合作,以完善智權管理規劃,同時節省人力開銷成本。

在過去智權管理不被重視的時代,往往是等到發生侵權爭議、可能對公司造成重大危害時,管理階層才注意其重要性,因而錯失處理先機。現今在國家政策帶動下,智權管理規範逐步健全,智權管理與風險評估已然成為成功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。我們期待企業透過法規遵循及與智慧財產專業人員合作,能夠預先強化技術及品牌布局、減免糾紛、優化產品並擴大商業利潤,相信對提升產業競爭力將帶來莫大幫助。

企業透過法規遵循及與智慧財產專業人員合作,能夠預先強化技術及品牌布局、減免糾紛、優化產品並擴大商業利潤,相信對提升產業競爭力將帶來莫大幫助。

註釋:

  1.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民專訴字第34號民事判決

Reference:

  1. 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
  2. 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
  3. 臺灣智慧財產管理系統(TIPS)網站
  4.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  公司治理評鑑系統

發表迴響